中山惇少将看到司令官阁下听的津津有味,于是继续往下分析起来。

        “眼下支那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互不统属,他们之间也是龌龊不断,摩擦频生。顾家生所代表的中央军,与八路军、晋绥军之间芥蒂极深,互信全无。

        顾家生岂会为了宿敌的安危,而将自己的王牌主力置于险地?这不符合支那军行事的一贯逻辑。因此,所谓的‘围魏救赵’之计,更大可能是八路军的骚扰恰好为他提供了契机,而非他战略的主要目的。”

        在排除了前两种可能性后,中山惇的语气变得更加笃定起来。

        “司令官阁下!如此一来,顾家生的目标,便清晰了许多。无非是第三项的‘占据要点’,与第四项的“寻求决战”而这两者,在卑职看来,实则一体两面。他若只想取长治,我们派援军,他可能转为打援;他若想打援,我们守住长治,他的计划便落空。”

        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提出了核心解决方案:

        “因此,此战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猜测他究竟想干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出手,能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得逞!”

        他重重地一顿首。

        “所以,司令官阁下!只要我们派出一支他‘啃不动’的援军,我们不应被其‘寻求决战’的恐吓所束缚。恰恰相反,我们应集结一支足够强大的援军,组成一个强大的‘解围兵团’。”

        他的分析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了一个以力破巧的结论:

        “此兵团必须要兵力雄厚,火力强劲,抱团稳步推进。若顾家生志在长治,则我强大援军逼近,他必须在城陷之前与我军决战,时间优势在我;若他胆敢以荣六师为核心,试图‘啃食’我援军,那么他面对的将是一块崩掉他满口牙的钢铁。届时,长治守军向外突击,我援军再向内猛攻,内外夹击这下,便正可‘反客为主’,将其绞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