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恰恰证明了,敌后战场的工作,取得了何等惊人的成效吗?

        日军控制着城市和交通线,看似掌控了一切。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在广袤的农村扎下了根。他们通过深入群众工作,将千千万万的农民组织了起来。

        这种组织,不仅仅是参军打仗,更体现在经济斗争的方方面面。他们建立民兵、游击队,保卫春耕秋收;他们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让日军下乡抢粮时往往空手而归;他们甚至在根据地内部推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根据地的粮食自给……

        这一切的一切都死死扼住了日军的后勤咽喉。

        日军虽然占领了“土地”,却未能有效控制“土地”上产出的“粮食”。他们那套依托点和线、通过伪政权征粮的体系,在八路军发动起来的“汪洋大海”面前,变得千疮百孔,效率低下。

        “这就是答案啊……”

        顾家生喃喃自语。

        第五军此刻面临的困境,在八路军那里,是被提升到了“生存与毁灭”的战略高度来应对的。

        他们不是在简单地“筹措军饷”,而是在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动员和经济斗争。他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将自身的生存与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获得了近乎无限的韧性和生命力。

        想到这里,顾家生对那位伟人的钦佩之情更深了。

        “这些‘大学问’,核心恐怕不是‘搞钱’的技术,而是‘搞人心’的艺术啊……”

        第4章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