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礼是泯中省人,自然了解一些。
他告诉厉元朗,若州是泯中省陶瓷生产的重要地区,迄今为止,从唐到近代,发现陶瓷窑址有四十多处。
生产的品种有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以及陶缸器和陶器等等。
若州古陶瓷生产的兴衰历史,与海洋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在唐和五代,若州陶瓷就已通过海路运输销往周边,宋元时期,大量销往海外,最远到达非洲。
明清朝代,若州港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东南沿海的国际商埠。不仅销售本地产的瓷器,还成为泯中其他各地的陶瓷集散地和外销启运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州古陶瓷窑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海运繁荣的历史。
由此可见,无论民窑还是官窑,流落民间的古瓷器不在少数。加之近些年的炒作,不少人抱着发财梦想涉足古玩行业,怀揣一夜暴富的心理,随着金钱大量涌入,使得古玩行业蓬勃发展,迅速蔓延。
而刘永强则从纪检方面的角度,分析他的担忧。
“正如黄副书记所言,流落民间的确有一些古董瓷器。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有钱人的专属。很简单,没钱的人,谁会花高价买无关紧要的生活用品,还能保存至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