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骁心头一紧,连忙虚心请教:
“常院士,您的意思是?”
常浩南拿起笔,在稿纸上划掉了原标题,写下一行新的文字:
《光场编程原子阵列实现超稳定电化学界面》。
“如何?”常浩南目光扫过二人,“光场编程——直接点明我们操控原子的核心手段,这是前所未有的主动控制精度;原子阵列——突出材料的本质特征;超稳定电化学界面——直指应用价值的核心,也是我们数据最震撼的地方。简洁、有力、抓人眼球。”
王令骁反复咀嚼着新标题,眼中光芒越来越亮:“‘编程’这个词用得太精准了!把激光干预描述为一种对原子的编程,瞬间将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满了未来感和控制力。我完全赞同!”
张韬也颔首笑道:“常院士画龙点睛。这个标题,编辑和读者想不点开都难。”
“好,标题就这么定了。”常浩南当即拍板。
“篇幅方面呢?”张韬再次开口问道,“我们完成这篇报告的原则是内容详实,尽可能体现完整的工作量,但直接作为论文的话,似乎有些太长了,而且结构上也比较松散。”
“确实。”常浩南点点头,略加思索后回答,“这样吧,把应用层面的具体内容剥离出来一部分,我会安排在国内的《华夏科学院学报》(JCAS)上,同步快速发表一篇产业导向的姊妹篇论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