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自然是核心人物。
崔氏分为三支,清河,博陵,安平。
然后又有范阳卢氏。卢植便是卢氏之大儒,享有盛名。卢植的个人声望极大地提升了范阳卢氏的地位。
还有比如巨鹿田氏,赵郡李氏,中山甄氏……
原本历史上,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时期,是对冀州士族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和重塑。冀州士族先是和袁绍迅速媾和。袁绍也依赖于巨鹿田丰,魏郡审配,广平沮授等本地士族的支持。这些士族希望借助袁绍的声望和军事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方的稳定。虽然后期袁绍引入了豫州颍川人士,试图平衡冀州士族,但是很显然失败了。
后来曹操入住冀州,对冀州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策略。出于巩固权力和打击潜在对手的需要,他打击了冀州士族的政治气焰,但是同时又征辟了一些冀州的士族子弟入仕,纳入自己的官僚体系。显然,到了当下来看,曹操的这个又拉又打的策略,也不见得多么成功。
冀州士族这样一个以深厚经济资产为实力基础,以儒家经学为垄断门槛,通过察举制把持控制地方和中央政治权力的精英集团,岂能是那么容易就被说服,放下手中的权柄的?
庞统面向斐潜,语气变得多少有些凝重,彼等士族,所恃者何?一曰土地佃农,二曰经学传承,三曰门生故吏,四曰乡议清名。此四者,相辅相成,坚固难分。主公新政,均田亩,则断其物产根基;兴实学考功,则破其把持仕途;广开蒙学,则削其经学优势;设巡检,则断其宗族私法。此类种种,彼等焉能坐以待毙?即便是崔季珪一人之悟,不过杯水车薪。非统不可容人,乃冀州之士,不可轻信也。
庞统说完,窗外秋风呜咽,更衬得室内一片沉静。
斐潜微微叹了口气。
公文函件在案头堆迭如山,其侧则是一幅巨大的山川舆图,其上朱笔墨痕交错,勾勒出天下纷争的棋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